秋分可以说是秋季中间的节气,这个节气有一个特殊的点就是这天昼夜平分,自古以来,秋分就视为一年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之一,在这个节气到来的同时也会很多有趣的习俗,其中不乏有一些活动和美食。
秋分三候的含义
秋分三候顾名思义也是反映秋分这个节气的物侯的。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秋分后气息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三候水始涸”,降雨减少,水气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沼泽及水洼干涸。
最传统的祭月节
很多人都知道中秋要祭月,但其实最传统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天。
中秋节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
夕月,即祭拜月神。
摆上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阴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阴历八月十五日。
祭月以保国泰民安
祭月是从古流传至今,古人祭月,也是一种期盼美好的行为。
据了解古人认为,凉气太重会影响国家祥和与百姓的身体健康,所以朝廷要祭祀月亮,以保国泰民安,此即所谓“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
并且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秋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
一天中有二十四个小时,昼夜平分的意思就是白天和黑夜在一天中的占比是相等的,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每年的秋分就意味着昼夜平分,所以在这天人们通常都会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规律,来让自己更加适应时间的变化,给自己一个更好的状态去事业事业工作发展。
昼夜平分其实是根据地球的自转以及科学的研究而得来的结果,所以是很权威也很有说服力的。
秋分寓意秋天的来临
秋分到了,也就寓意着秋天已经来了。
它指的是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公历的9月23日前后,意味着盛夏的酷暑彻底结束,真正的秋天要到了。
另外据古籍记载《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昼夜正好平分,所以是有这一层意思。
而且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注意灌溉农田增加水分
秋天的时候天气变凉,也会变得干燥,所以这个时候也需要人们多灌溉农田才能保证明年的丰收。
第一句是指到了该节气,雷声明显减少了,因为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中,“坯”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最后一句是在讲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这个时候白天和黑夜一样长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在秋分(太阳到达黄经180°)这一天,太阳再度直射赤道,晨昏线同样经过南北极点,与地球的经圈重合,将所有纬线平分为两部分,所以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所不同的是,在北半球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太阳辐射逐渐增多,天气一天天变暖,同时白昼渐长,黑夜渐短;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天气一天天变冷,同时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南半球刚好相反。
头像五行 乔一头像风水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乔一头像风水学 原创
乔一老师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uzhidaquan.com/txfsx/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