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民俗自有一番道理,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各个民俗也构成了中国特殊文化的其中一部分,使得中国文化的丰富特别与差异多样性。
许多地方有五毒月九毒日的说法,在这一个月,人们会有各种民俗为自己和家人祈求健康。
五毒月的说法
根据中国的传统,五毒月指的是农历的五月份。
这个时候正是春夏交点,气温不断回升,很多人从温热到寒冷过渡时,会注意增添衣物,但是从寒凉到温热过渡时却会有所忽视,也正是因为在这一方面有所忽视,农历五月成为我们最容易生Bing的日子。
再加上农历五月在五行上属火,尽管阳气达到最旺,但是阳气却只外散在表面,五脏六腑依然处于很虚弱的状态,再加上进入到农历五月份后,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降雨越来越频繁,空气中的湿热之邪十分旺盛,所以稍不注意,湿热之邪就会进入到体内,人体便会出现代谢失常、气血不畅通的症状,因此农历五月便被人们称作是“五毒月”。
九毒日的说法
五毒月还有一个九毒日的说法,虽说农历五月皆毒,但是这九个日子分别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和二十七共9天的时间,这九天被人们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再加上农历的五月十四是天地交泰日,所以在农历五月中,夫妻是不能同房的,在古代还有农历五月妇女要回娘家住一个月的传统,尤其是在九毒日时更要谨慎。
传统风俗
在五毒月的时候,民间会有一系列的传统举措去祛毒避毒。
比如在家中贴五毒图的传统以外,还有在门口悬挂艾草和菖蒲,在孩子身上佩戴香包等传统。
艾草和菖蒲都有挥发性的芳香油,会产生一种很奇特的香味,农村老人认为,这种奇特的香味除了有驱除五毒以外,还有驱赶蚊子、苍蝇等害虫的作用,因此在门口悬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还有驱虫除晦的寓意。
五毒月养生的重要性 养精蓄锐强身健体
中国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古代的人类智慧流传下来的东西很多值得我们去推崇的,因为故事后的科技不发达,都是根据四季节气变化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对我们现代来讲具有十分切合实际地参考价值。
五月多传染Bing
气温的上升,各种Bing毒毒虫比较活跃,侵害到人体导致疾Bing的人产生,所以五月份素有“毒月”之说,在这个时间,是人们身体抵抗力较弱;在外界,这个时期是传染Bing非常多的,比如说小孩的手足口Bing,身体的湿疹,寻麻疹及各种疹子,妇科的疾Bing,传染性的疾Bing,都是在这个季节多发的。
守本戒欲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五行所属,所以受到节气运行的影响也会造成失调。
所以五月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
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Bing消除。
今人各种突发Bing症,高血压,糖尿Bing,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
其为Bing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Bing,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
温阳补气
五月的时候,人体的胃口会变得很不好,如果不加以重视长期以往,会有脾胃虚寒的现象,体内的湿气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严重,容易腹泻。
为了脾胃,要多吃温热的食物,特别是山药、红薯等能补脾温阳之物,尽量不要碰凉的。
此时是火旺时节,体内容易生邪火。
火气一旺,我们就容易感觉疲惫,无力,精神差,身体虚弱。
为防止火气过旺伤阳气,可以多喝桑叶泡水喝。
桑叶有“神仙草”之誉,可以疏散风热,清热润燥,可以很好的去除肝火和肺火。
头像五行 乔一头像风水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乔一头像风水学 原创
乔一老师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uzhidaquan.com/txjj/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