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月里赏灯已经是家家户户的一种习惯做法了,因为他们认为刚家家户户都凉起来,能够抵御一些不好的东西,因此让夜晚看着也很明亮,也是非常让人开心愉悦的那么在正月里赏灯,实际上也有他自己的缘由,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个好兆头。
赏灯的起源
元宵节赏灯起源于佛教敬佛的点灯盏,后来发展到民间,花灯的款式和花样也就越来越多,各地也有着不同的花灯,别具一格。
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时候,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
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让人们特别的喜欢。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这天,各地习俗各不相同,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也是相同的习俗,这些习俗都能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能够提高节日氛围。
在元宵节这一天的时候,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
正月十五赏灯的诗句 寓意美好的诗句
在正月从古时流传下来的习俗活动数不胜数那么元宵节,便是其中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人文人墨客中,他们对元宵节这一天做出了许多的诗歌,因为这一天的盛景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大家都非常重视的正月十五赏灯变成了家家户户的一种习俗活动。
好听的诗句
《正月十五夜》苏道味(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
明月逐你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元夕无月》 丘逢*(清)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节的花灯诗句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 卖元宵。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 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
花灯的说法
花灯与灯神有关,这正月十五这天的花灯有着驱邪避凶,祈祷来年家庭生活越来越红火,在田野中的灯还有着祈求来年能够丰收的寓意。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头像五行 乔一头像风水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乔一头像风水学 原创
乔一老师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uzhidaquan.com/txjj/289.html
- 上一篇: 云上天需:万物相助,心想事成;
- 下一篇: 中元节是不是七月半 有什么民间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