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民间对于传统节日自然也有许多传统的习俗,这些习俗在现在看到依然是富有中国的特色,许多的习俗虽然经过多年的历史洗礼,但是依然保留着以前的传统和特色,为节日增添了不少的意义。
驱散毒虫
农历的五月在中国人的传统中称为五毒月,初五是毒日,这一天他们会利用各种风俗进行驱毒辟邪。
而在明清时期,新嫁或已嫁之女要回娘家度节,称“躲端五”。
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在民间称之为“五毒”,所以在端午节在门上插艾草、在屋里撒石灰、喷雄黄酒等等,都是为了趋避这些我们人们不喜爱的小生物的方式。
无论人们对于五月之为恶月的阐释有多么不同,但将五月视为恶月,在端午节以约定俗成的活动避邪驱毒,则是全国各地普遍的做法。
端午互道安康
端午节这天在历史上是比较沉重的,别的节日我们都会以节日快乐互相祝福,而端午则不行。
五月初五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每个典故都透着悲怆。
所以在端午节这一天互道“快乐”并不大合适,“端午安康”更为妥帖。
露水涂抹皮肤
过说起端午的习俗是比较多的,而很多习俗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说起小时候的端午,点雄黄是必须的,除了点雄黄外,家里的长辈还会在端午前一天关照孩子,要在端午那天早点起来,去树木花草上捞晶亮的露水,捞到后把露水拍到自己的皮肤上,也说是可以预防痱子,那天一早就会看到很多人把露水拍到皮肤上,还不断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那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哪有现在这么多吃的,父母为了让我们高兴,会炒点蚕豆给我们解解馋。
”虽然没有很多好吃的,但是点雄黄、吃蚕豆、捞露水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场景和活动,已经让小孩子感到新鲜和开心了。
端午为什么要挂艾叶草 驱病辟邪保平安
中国人是一群具有深厚的节日情怀的群体,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有的传统习俗,春节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元宵节猜灯谜、中秋吃月饼、腊八节吃腊八粥等这些大体是相似。
但有些习俗因为区域文化的差异,习俗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挂艾草叶可驱邪去Bing
相传端午当天为整年当中花草药性最为强烈的日子,所以在端午时大家通常会布置可驱邪祛Bing的各种花草来治Bing驱邪,来源亦久。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Bing,灸穴,又可驱虫。
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
一般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Bing、防蚊、辟邪。
食用艾草方法
我国南方有一种传统食物糍粑,糍粑的主要用料就是艾草,将艾草及糯米粉按照二比五的比例和在一起,里面可包上喜欢的馅料,通常人们会包芝麻、花生、白糖、绿豆。
再将之蒸熟即可。
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中华艾文化由来
中国的艾文化可追溯到《诗经》时代,当时艾草就在诗经中频繁出现,从而可得知那时艾草在民间已是重要民生植物。
还有一段关于艾草的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Bing情危急的将士,他带Bing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
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Bing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
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Bing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Bing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
”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
”由于艾的功用较大,古人对其赋予了诸多美誉,如尊称老者为“艾”,形容年轻美貌女性为“少艾”,《诗经》称保养为“保艾”,《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的厚爱。
头像五行 乔一头像风水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乔一头像风水学 原创
乔一老师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uzhidaquan.com/txsx/357.html
- 上一篇: 五、人前与人后
- 下一篇: 腊月初十风俗 祭祀祖先祈求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