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头像讲解> 正文

北方小年和南方小年的区别 历史造就趣味横生

2023-06-21 07:05:03 暂无评论 头像讲解

南方和北方因为地理纬度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较大,在很多地方存在着一些有趣又丰富多彩的差异。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民风民俗。

同样,在过小年这件事上也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不同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南北方差异的由来

在中国历史上,南宋之前,中国的政治以北方为中心,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一些措施。

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

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小年美食寓意吉祥

“二十三,糖瓜粘”这是北方小年习俗最为熟知的一句话。

这里的糖就是饴糖。

饴糖分软、硬两种,入药的是软质的饴糖。

饴糖由麦芽或玉米酿造而成,味甘性温,可以补脾胃、温中、散寒。

小建中汤中饴糖为主药,饴糖与桂枝相配,可辛甘化阳、温中;饴糖与芍药相配,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小建中汤适合中焦虚寒、脾胃消化不好、虚劳腹痛的人群。

南方“祭灶”食甘蔗,寓意年年节节高、有头有尾。

小年习俗辞旧迎新

在北方的习俗里,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

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自然为家中增添不少喜气。

南方小年没有贴窗花的习俗。

北方小年是哪一天吃的糖叫什么 滋味甜美传说生动

在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相信都是各种节日时的美食美味。

诚然,小年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来说,也是有很多回忆里的美味的。

随着岁月的积累,这些美好的滋味留在回忆里,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一丝甜腻的记忆,回味无穷,久有回甘。

糖瓜祭灶送神圆满

在北方,小年要吃麻糖,在北京也成为糖瓜。

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

糖瓜外形圆圆胖胖,由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现在已不多见了。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灶神传说广传佳话

灶神本是犯错被玉帝贬下凡间的星宿。

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

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当天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据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从小家境贫穷、四处流浪。

后来,他和母亲栖身于彰德府东北永和县境内的一座寺院内,即现在的安阳县曹马村洪元寺。

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

吕蒙正虽一贫如洗,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所以深得长老器重。

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

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

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爷,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王爷,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

待灶王爷返回天宫,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

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

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

头像五行  乔一头像风水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乔一头像风水学 原创
乔一老师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s://www.tuzhidaquan.com/txjj/401.html

猜你喜欢

博客主易学乔一老师
个人微信号:522138292
  • 399 发表文章
  • 40553文章浏览量
  • 2910建站天数